十二月的一个雪夜,林晓棠公寓的暖气发出轻微的嗡鸣。她坐在电脑前,文档标题是《病娇应对手册V1.0》,光标在引言段落闪烁。

    【需要调取事件记录吗?】系统ZZ的电子音响起。

    “从监控事件开始。”她敲下第一章标题:“识别阶段:偏执行为的早期信号”。

    屏幕自动弹出时间轴:第一次被限制在别墅、项链礼物、宴会戒指……每个节点都标注着法律应对措施。她写下第一条原则:“不辩论感情,只讨论规则。”

    深夜十一点,写到“协议谈判技巧”章节时,她停下笔。窗外雪花纷飞,映着城市永不熄灭的灯火。

    “ZZ,调出傅沉渊签署最终协议那天的视频。”

    画面显示傅沉渊在仲裁委签字时手指微颤,钢笔在纸上洇出墨点。她在手册里加注:“谈判底线要明确,但留出让对方体面退场的空间。”

    第二章关于证据收集,她插入实际案例:如何用录音笔记录威胁言论,如何保存礼物作为物证。

    写到“隐蔽摄像头应对”时,她调出办公室书架监控的检测记录,补充提示:“定期检查个人物品摆放角度。”

    凌晨两点,她泡了杯浓茶。写到最敏感的“肢体接触边界”章节时,鼠标悬停良久。最终采用冷静的表述:“立即明确拒绝,留存书面记录。必要时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。”

    【检测到心率上升。需要休息吗?】

    “继续。”她翻出心理评估报告,“把创伤恢复建议单独成章。”

    黎明时分写到应对策略总结,她列出对比表格:左边是“错误示范”(争吵、逃避、妥协),右边是“正确方案”(取证、协议、法律程序)。

    加粗标红最后一句话:“不要和他比疯,要和他比懂法。”

    清晨六点,她开始整理附录。包括《反骚扰法》精选条款、取证技术指南、全国妇女维权热线列表。在参考文献里,她默默加上了自己专栏的合集链接。

    雪停时,手册初稿完成。她发给几位律师同行征求意见。李律师很快回复:“案例三的取证方式可能涉及隐私侵权,建议修改。”

    她立即调整条款,增加法律依据说明。

    中午叫外卖时,她下意识检查餐盒标签是否完整。这个动作被写进手册的“日常生活防护”章节:“连外卖单也能成为证据。”

    下午校稿,发现“傅沉渊”名字出现太多次。她批量替换为“当事人A”,附注说明:“所有案例均经过脱敏处理。”

    傍晚最后审核时,ZZ突然提示:【检测到傅沉渊律师事务所在检索您的出版计划。】

    林晓棠在手册扉页加上声明:“本手册仅供法律研究使用,请勿对号入座。”

    夜幕降临时,她打印出唯一纸质版。封面简单写着“职场关系风险防控指南”,扉页却用钢笔添了行小字:“给所有曾被以为‘为你好’伤害过的人。”